庙会,是古代的“主题乐园+粉丝见面会+年货集市”三合一。神明是“顶流偶像”,香客是“铁粉”,烧香是“打榜”,祈福是“许愿应援”。
每逢庙会,寺庙前人山人海。人们排队进香,像极了现代粉丝抢演唱会门票。有人花重金“抢头香”,只为“今年运势第一”。还有人跪地磕头,嘴里念念有词:“菩萨,我今年想脱单,求你安排!”——这不就是“粉丝私信”?
庙会现场,热闹非凡:舞龙舞狮是“开场表演”,糖葫芦、炸糕是“周边小吃”,算命摊是“粉丝咨询区”。连神像前的功德箱,都像“打赏二维码”——扫码(投币)支持偶像。
更有趣的是“神明人设”。观音是“温柔系女神”,关公是“硬汉武将”,财神是“财富顶流”。不同神明,满足不同需求。求子找送子观音,求财找财神,求平安找土地公——精准对标,服务到位。
如今,庙会虽少了些“迷信”,但热闹依旧。年轻人去庙会,不为烧香,为拍照、吃小吃、看非遗。神明或许不再“营业”,但文化仍在延续。
庙会告诉我们:信仰可以很庄严,也可以很烟火。
评论(0)